宝宝发热,家长们总是心急如焚,而退烧药的使用常常让家长们感到困惑。了解儿童发热时退烧药的使用时机和方法至关重要,这能帮助孩子安全、有效地缓解不适,也能让家长们更从容地应对孩子的发热情况。
退烧药使用时机
01
常用退烧药介绍
02
对乙酰氨基酚:适用于
2
个月以上的儿童,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退烧药,对胃肠道刺激较小。它的剂型多样,有混悬液、颗粒等,方便不同年龄段孩子服用。其常规剂量:单次最大剂量600mg或15mg/kg.次(以两者较低剂量为准),每4-6小时可重复使用一次,24
小时内不超过 4 次。例如,宝宝体重10千克,一次最大用量可为150 毫克,具体用药量需根据所购药品的规格准确计算。
布洛芬: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,具有解热、镇痛、抗炎作用。布洛芬的剂型也很丰富,如混悬滴剂、胶囊、片剂等。其常规剂量:单次最大剂量为400mg或10mg/kg.次(以两者中较低剂量为准),每4-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,24 小时内不超过4次。例如,同样以体重10千克宝宝为例,一次用量最大为100 毫克。
2月龄以下婴儿及新生儿禁用解热镇痛药。较小婴儿肝肾功能不健全、不成熟,对大多数退热药代谢慢,药物蓄积易致肝肾损伤,甚至不可逆的组织结构变性坏死,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。多选择物理降温并进一步查找病因。
退烧药使用方法
03
严格按照剂量服用:在给孩子用药前,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根据孩子的年龄、体重准确计算用药量,使用配备的量具(如滴管、量杯等)量取药物,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。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,如肝肾功能损害;而用药不足则可能无法有效降温,延误病情。
给药方式:对于婴幼儿,通常选用混悬液或滴剂,可直接滴入口中或用小勺喂服,尽量避免孩子抗拒时强行灌药,防止呛咳。稍大一些的孩子,如果能配合,可以使用颗粒剂冲服或片剂口服。无论哪种剂型,都要用适量的温开水送服,以利于药物吸收。
用药时间间隔:要严格遵守药物的时间间隔要求,不要频繁给孩子用药。即使孩子体温在用药后未完全降至正常,也需等待足够的时间后才能再次用药,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平衡,避免药物蓄积中毒。期间应重点关注病因查找和治疗,并辅以恰当的物理降温措施。
注意事项
04
不要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: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同时使用,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。如果使用一种退烧药效果不佳,需要更换另一种退烧药时,同样应间隔4-6小时;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。
观察不良反应:用药后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皮疹、瘙痒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晕、乏力等不良反应。如果不良反应较轻,可适当多饮水,促进药物排泄;若不良反应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应立即停药并带孩子就医。
补充水分:发热会使孩子身体水分散失增加,退烧药在发挥作用时也会通过出汗散热,所以用药后要让孩子多饮水,防止脱水。可以少量多次喂水,也可适当喝一些稀释的果汁,但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。
及时就医:如果孩子发热持续不退(使用退烧药后体温持续高于38.2℃超过2-3天)、伴有严重的咳嗽、呼吸急促、抽搐、精神状态差等情况,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,查明发热原因,进行针对性治疗,退烧药只是缓解症状的手段,不能替代病因治疗。
儿童发热时正确使用退烧药是保障孩子健康的关键环节之一。家长们要冷静应对,掌握好用药时机、方法和注意事项,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让孩子平稳度过发热期,早日恢复健康活力。
供稿:李忠凯